入冬时节,不少地方的农田里堆积着大量秸秆。在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,农民会采用焚烧的方式清除这些秸秆,以便腾出地来在来年开春种庄稼,焚烧后的灰烬还可以还土肥田。然而,近些年来,随着雾霾成为全民关注的痛点,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愈加凸显。
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,如今一到秋冬季,地方政府都会重申政策、发布通知,严禁农民私自焚烧秸秆。然而,虽有严厉的秸秆“禁烧令”,但在不少地方,农民依然“年年禁烧年年烧”,看似严格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。
据了解,对于一些农民来说,焚烧秸秆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,有难言的苦衷。普通农户分散经营,经济收益微薄,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购买制粒设备。对于他们来说,最简单易行、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焚烧。
可见,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关键症结,在于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低,没有更好的去处。其实,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、氮磷钾和微量元素,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。因此,可以利用颗粒机生产线来将秸秆进行还田,或作为牛羊的饲料,或作为冬季取暖的燃料,可谓一举多得。因此,破解“秸秆焚烧”这个环保痼疾,不仅要通过“禁烧令”来“堵”,还要发挥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进行“疏”,如此方能有效制止违规焚烧行为,变废为宝。
总之,唯有坚持“疏”“堵”结合,加强技术扶持、财政补贴和政策引导,才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,让“禁烧令”尽快摆脱“有禁不止”的窘境。